沉浸在功德林里,沈醉悄悄问王耀武:“你一向以武艺高强闻名,怎么会输给粟裕呢?”
说到国民党军队,里面有不少真正的勇士,并非全是徒有虚名。里面也有一些像“战神”一样的猛将,展现了军队的英勇和坚韧。就像粟裕说的,杜聿明和王耀武都是能打的将领。杜聿明在顺境中打仗很在行,但在逆境中就不太行了。
杜聿明
不过,他很听老蒋的话,哪怕知道对方有些不对劲,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照命令去做。
王耀武与众不同,他的战斗能力非常强,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勇往直前。即使老蒋曾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济南,并暗示如果情况危急就以“为党国牺牲”的名义结束生命,他也只是表面上答应了。
王耀武看到济南城眼看就要被攻陷了,赶紧命令手下的士兵们。
跟日本人打,那是咱们的家仇国恨,得拼尽全力,义无反顾;至于兄弟们之间的纷争,大家就各自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吧。
说完后,他先脱下军装,换上了便装,然后很快离开了。
后来,尽管他被关在功德林,但他不再摆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他吃饭如常,还热心地帮其他战俘打饭、烧水。他还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
沈醉曾经悄悄问他:“你的武艺这么好,怎么会被粟裕打败了呢?”面对这样的问题,王耀武会怎么回答?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沉迷
树林里的热心人
1949年,王耀武被俘虏了。之后,他在孟庄军官训练团接受改造时表现得很出色,经常在中队、大队甚至全团的会议上发言。七年后,他被送到了北京的功德林。
在功德林里,王耀武依然表现出色,思想开放,积极配合各项工作。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有些紧张不适应。
有一天,有人问他对《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最佩服谁,王耀武回答说是“关云长”。可是第二天,他却匆匆忙忙地找到了问话的人。
“我并不喜欢关公,但真心佩服孔明。”
王耀武改变他所崇拜的对象,是因为他担心别人会误解他对关云长的喜爱,认为他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王先生是一位名叫王耀武的历史人物。
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我终于等到黎明的曙光,然后鼓起勇气,说出我认为的“正确答案”。
王耀武在那个时期做事特别小心,他在写个人经历时,详细记述了解放战争中的许多往事,但对抗日时期的功勋则一带而过。
王耀武明白,作为失败的将军,他不应该在共产党面前炫耀自己的战绩。
知道这件事后,毛主席特意通过罗瑞卿传达了他的指示:
你的功劳和失误,大家都看在眼里,大家会记住你所做的贡献。请安心接受改造,相信未来有一天,你会再次回到大家中间。
后来,王耀武放下了思想的包袱,充分展现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的智慧。
他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成为了小组里的学习标兵,还特别提醒过去的同事们,不要把过去旧团队里的不良习惯带到新集体中来。
有时候,王耀武会在给其他战俘分发饭食时,对那些曾经“陷害过自己”的将领轻轻挥动几下勺子,比如在“莱芜之战”中没能尽力的将领。李仙洲吃不到肉,让他很头疼。
李先生是一位名叫李仙洲的人。
在功德林住了几天,王耀武看到许多昔日的朋友,不由得感慨万千,他说:“早晚都要来。”
特别是看到传说中被击毙的杜聿明、康泽等高级官员时,大家都感到十分感慨。这些人在国防部时,很少有人能见到他们,但现在却都聚集在了功德林。
当我进入功德林后,我便充分利用了自己“侦查员”的本事,没事就喜欢和大家聊天,东一句西一句地套话,收集各种消息。对于他感兴趣的事,我总能打听到详细情况。
一天,沈醉又一次把王耀武带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小声问道:
你不是那个老王吗?你可是传说中三李斗不过一王的老王,面对阎王也不愿交锋。怎么反而输给了粟裕呢?
粟裕
这三位姓李的将军都来自黄埔军校,分别是李仙洲、李延年和李玉堂。相比之下,王耀武的资历较浅,他是三人中较晚加入的,早期获得的军衔也不如他们那么显赫。
王耀武之所以能快速升职,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完全是因为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也确实是国民党中非常出色的将领。
国军知道大将
王耀武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立即加入了广州的国民政府,参与了对军阀陈炯明的战斗。在这次战斗中,他勇敢无畏,表现出色,很快就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不久,他被提拔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成为了一名少尉排长。那时,蒋介石将军正是第一军的军长。
他年轻时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深知人情冷暖。后来在国民党内部,他广交朋友,又因为工作出色,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提拔,职位不断上升。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王耀武还是51师的师长。不久,他与俞济时的58师合并,日后组成了著名的74军。
王耀武是一位历史上的人物。
俞济时是王耀武的好帮手,他不仅与蒋介石有亲戚关系,还因为得到蒋介石的信任而受到重用。在他担任74军首任军长的时候,部队的武器装备一直都很先进。
俞对王也非常看重,因为王耀武带领的51师在多次与日军的战斗中,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和英勇的精神。
两年后,王耀武升任74师师长,将这支部队带到了巅峰。有趣的是,他在严格军事训练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商业活动。
即使把罐头厂、饼干厂、服装厂这些工厂搬到日军控制的地方,王耀武也没有把赚来的钱留给自己,而是全部用来支持部队,买武器、装备和弹药,还花了很多精力训练士兵,他的目标就是让部队更强大。
不仅如此,74师的士兵们在购买罐头和服装时,都能享受到工厂的优惠价。因此,74师的全体官兵都对他赞不绝口,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王耀武、卢汉、张发奎、何应钦、汤恩伯、杜聿明、萧肃毅、柏德纳,这些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他们曾在中国近代的战火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着,王耀武带领74军在正面战场上多次给日军以重创。74军也因此被称为“抗日铁军”,在短短两年内连续荣获四面“飞虎旗”。随后,王耀武晋升为29集团军副总司令和24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十万大军。
1945年,王耀武在湘西雪峰山战斗中,歼灭了2万多名日军。这一年,40岁的他迎来了人生的辉煌时刻。那时,他已与国民党老领导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张发奎、薛岳等人与他地位相当。
王耀武在战场上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但在国民党内部,他也能应付自如。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内部腐败问题严重,王耀武也难免会受到牵连。
他最让人佩服的是送礼的本事,每次王耀武参加重要会议或去见比自己职位高的人时,他的口袋里总是备有几支派克金笔或瑞士名表。
每当遇到想讨好的人,他就会找个理由,比如故意说笔不见了,或者假装手表丢了,然后借对方的笔或手表用一下。等到分别的时候,他就会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惊喜”,送到对方手里,有时候还会亲自帮对方戴上。
王耀武和蒋介石一起拍了张照片。
他甚至会细心到附上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王耀武敬赠”,以确保收礼人不知道送礼的人是谁。这种送礼方式在蒋介石面前也屡次奏效。
王耀武的聪明才智不仅仅体现在国民党的官场上,他在那里也是少数几个头脑清醒的人之一。
抗战胜利后,人们还沉浸在欢声笑语中,王耀武却因听说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准备挑起内战的消息而感到忧虑。他怀着“不愿同胞自相残杀”的信念,多次向高层申请病假,希望能回到山东老家静养。
老蒋气得直冒火,连下几道命令,逼着王耀武亲自上战场。虽然王耀武对内战很反感,但传统的忠君思想让他没法拒绝,最后只好立刻出发。
1946年2月,王耀武被任命为第二绥靖区的司令官兼行政长官,同时还掌控着山东地区的军政事务。尽管身居高位,王耀武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清楚地认识到,国民党在北方的局势已经无法逆转,与我军相比,胜算几乎为零。
在莱芜战役即将开始前,他已指示副手李仙洲撤退,但李仙洲拒绝执行命令。这个决定在战役中带来了严重后果,导致近六万名国军在短短三天内全部覆灭。
王耀武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直骂。
“要五天时间才能搞定五万人?就算我放出五万头猪,共产党也不可能三天内全部抓完!”
王耀武当时驻守在距离莱芜不到百公里的济南,不幸遭遇重大损失,伤亡接近六万人。这一事件对整个战场的后续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当沈醉轻声问王耀武为何在济南战役中输给粟裕时,王耀武的眼神暗示着李仙洲,话中之意很明显。“全是因为他拖后腿。”
莱芜战役结束后,王耀武引以为傲的第七十四军,在张灵甫的带领下,在孟良崮遭遇了华东野战军的猛烈攻击,最终全军覆没。此时,山东省内的国民党军队正面临被彻底消灭的危险。
王耀武急忙赶往南京,希望能说服蒋介石下令让山东的国军南移。但他在遭到蒋介石严厉批评后,只好灰心地返回济南,平静地接受了既定的命运。
逃离之路有漏洞。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开始了。王耀武虽然实力有限,但身为抗日名将,岂止是虚有其表?所以在战斗初期,他展示了强大的防御能力,临危不惧,勇气可嘉。
没想到的是,我们军队的华野攻城部队分成了东西两支队伍。西边的队伍成功说服了19军的吴化文,这一举动让济南西部的防线打开了缺口,我们军队就能迅速向前推进了。
济南虽然有一些防御工事,但还是挡不住华东野战军的猛烈攻击。在前七天的战斗里,我们的部队进展得很顺利。可是到了23日晚上,当部队快要进城的时候,济南的守军突然撤退到城里,开始拼命抵抗。
那时,王耀武已经被华野军的炮火完全包围了。尽管身为统帅,他仍然能够有条不紊地指挥全军,这真是显示出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经过连续几天几夜的激烈战斗,到了24日清晨,济南城里的国民党部队已经抵挡不住我军的第五次强攻,显得十分疲惫。眼看城池就要失守,司令官王耀武急忙赶到指挥中心,召集所有将领开会。他一开口就说:
各位兄弟,咱们可不能这么轻易放弃生命。记得过去咱们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时候,那可是为了国家和家庭,大家都义无反顾,拼尽了全力,没有一句怨言。但现在咱们自己人之间起了冲突,实在是没有必要这样。还是各自找条出路吧,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话音刚落,他首先脱下了军装,换上了普通的农民衣服。紧接着,王耀武采取了两项措施:首先,他迅速疏散了济南城里的老百姓,尽可能保护无辜民众的安全;其次,他下令释放了所有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解放军战士,并给每人发放了3到5元不等的路费。
为了保护战俘不被特务骚扰,王耀武专门安排心腹毛学谦全程负责监督。如果有谁敢违反命令,一律按照军法严肃处理。
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头上裹着汗巾,身上穿着蓝布夹袄,还在腿上缠了好几层白布,装出像是中枪的样子。接着,他哼哼叽叽地躺到马车上,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城池。
一开始逃跑挺顺利的,但当王耀武和朋友们到达寿光县张剑昌桥时,他们突然肚子疼得厉害,急忙找地方解决。处理完后,王耀武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巾用完就扔了,接着继续赶路。
没想到,普通人家发现这种洁白的纸非常稀少,别说在附近的村庄,就是整个乡里也很难找到这么好的纸。因此,他们赶紧把这个消息报告了上去。
解放军很快找到了王耀武,他知道逃不掉了,就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这样一来,原本以为计划天衣无缝的王耀武最终被抓。后来的几年里,他在功德林接受教育改造。
出了功德林之后
不得不承认,王耀武在功德林的表现非常出色,他的两个决定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年在济南,他不仅保护了市民免受战火的影响,还确保了共产党员和解放军士兵的安全,避免了他们受到国民党极端分子的伤害。
这清楚地表明,在关键时候,王耀武不仅能考虑个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他始终把别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遵循大局观念。这也正是他能成为1959年首批获得特赦的人员之一的原因。
自然,王耀武从功德林出来后也没闲着,他特别擅长与人打交道,于是特意去拜访了以前交过手的将领们。
为了礼貌,大家都和他打了招呼,聊天的时候气氛挺融洽。毕竟,以前我们各自站在不同的队伍,但一起对抗敌人、并肩战斗的日子,让我们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
许世友一心要攻打济南城,坚决不肯见他。即使周总理亲自出面调解,许世友依然态度坚决,毫不动摇。
这事发生在济南战役的时候,国民党守军竟然用了毒气弹,这让攻打城池的解放军受到了不小的伤害。许将军听说后,气得不行。
王耀武在功德林里多次强调,这一切都是参谋长罗辛理擅自决定的。可华野9纵是主力部队,伤亡人数达到了九千多人,这支队伍可是许世友将军精心培养出来的精锐部队。济南战役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许将军对士兵的深厚感情,大家也能理解。
配资查询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