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当选首相后,360度感谢议员,日网友不满意称“太右了”
朋友们,最近日本政坛可真是热闹非凡。就在我们欢度国庆佳节之际,隔壁岛国传来重磅消息: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即将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消息一出,全球哗然。她当选后那标志性的360度鞠躬谢票,看似谦卑,实则暗藏玄机。而日本国内的反应更是耐人寻味——不少网友直言“太右了”。这背后,究竟折射出日本社会怎样的政治生态与民意走向?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件事。
高市早苗,这位64岁的政坛“老将”,终于在第三次冲击总裁之位后成功登顶。她那360度的鞠躬,鞠给的可不仅仅是眼前的议员,更是她背后庞大的保守派票仓。这哪里是鞠躬,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是对“安倍路线”死忠粉的深情告白。 然而,这看似完美的谢幕,却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日本网友的不满,并非空穴来风。他们担心的,正是高市早苗那根深蒂固的极右翼立场。从年年参拜靖国神社,到否认南京大屠杀,再到在台湾问题上大放厥词,她的言行早已被贴上了“反华”、“历史修正主义”的标签。这哪里是首相,分明是“塔利班高市”,是日本右倾化的活招牌。 网友们的“太右了”三字,道尽了对国家未来走向的深深忧虑。
我们不妨深挖一下,高市早苗为何能走到今天?她的崛起,离不开安倍晋三的提携。她被称作“安倍爱将”,是“安倍路线”的坚定继承者。可以说,她的政治生命,几乎完全依附于“安倍”这个符号。 安倍在世时,她风光无限;安倍离世后,她便成了“失去强大派阀庇护”的孤魂野鬼。去年败选,今年险胜,这本身就说明问题——她的号召力,更多是来自保守派基层党员和右翼团体的狂热支持,而非广大国民的普遍认可。这就像一棵大树,树倒猢狲散,如今她不过是靠着几根枯枝勉强支撑。 她的胜利,是派阀政治的胜利,是自民党在失去国会多数席位后,向右翼势力妥协的产物。
再看她的政策主张,更是充满了矛盾与空想。她高喊要“积极财政”,要将防卫开支提高到GDP的2%。可日本的国债余额早已超过GDP的260%,每上涨一个利率基点,都可能挤掉教育预算。她承诺“用国债”来支撑,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寅吃卯粮”吗? 防卫费每增加1000亿日元,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往后挪一格。日本65岁以上人口已占29%,护理人员缺口巨大,老人们能不焦虑吗?她提出的“经济安全”等于“新国防”,主张对华“脱钩”,可日本对华出口占总出口两成,丰田、索尼等巨头在华投资超3万亿日元,雇员超25万人。一句“爱国”就能让这些企业抛弃中国市场吗?这简直是“画饼充饥”,只顾政治表态,不顾经济现实。
更让人担忧的是她的外交路线。她强调加强日美同盟,深化日美韩、日美菲合作,把台湾称为“重要友人”,这无异于在东亚火药桶上玩火。美国固然乐见日本分担成本,但会为日本的冒险买单吗?五角大楼的回应不过是“期待日本承担更大角色”,防务账单还得日本自己付。她把赌注压在华盛顿的“防务优惠”上,可这赌局,她赢的几率又有多少? 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表态,希望日方信守承诺。这话说得够直白了,高市早苗若执迷不悟,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日本陷入孤立。
高市早苗的当选,看似是日本女性参政的突破,实则是一场“符号之争”。我们本可以为第一位女首相欢呼,可惜这欢呼被“军国复活”的包装所玷污。 她的胜利,是日本社会历史观模糊的产物。民调显示,仅35%的日本人认同过去的战争是侵略,48%的人“不知道”。在这样的土壤上,高市早苗的右翼言论才能大行其道。她的支持率在保守圈升至25%,靠的不是政策,而是“外国人踢鹿”这种煽动性言论。奈良公园管理方都出来辟谣了,可热度已经赚到。这不正是“情绪可以赢得选举,赢不了算术”的真实写照吗?
资本市场也给出了最直接的反应。她胜选的消息一出,日经指数先涨后跌,最终收盘下挫0.7%。外资交易员直言,高市的地缘风险定价更高。庆应大学的模拟显示,若日中贸易摩擦升级,日本将损失17万就业岗位。这冰冷的数字,比任何口号都更有说服力。
朋友们,高市早苗的时代已经开启。她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堆积如山的预算法案,更是日本经济萎靡、社会分裂、老龄化加剧的严峻现实。她能否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而非空洞的政治口号?她能否在债务、军费、社保之间找到平衡,而非一味地“用国债”?她能否正视历史,与邻国和平共处,而非充当美国的“马前卒”?掌声过后,是算术;情绪过后,是现实。 这位“360度鞠躬”的女首相,究竟能为日本带来什么?我们拭目以待,但更应保持清醒。
配资查询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