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BOM 管理的意义已经被广泛认同与重视。
BOM 管理是企业产品数据管理领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制造企业的信息流和业务流程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说企业 BOM 数据架构已是企业架构的一部分,对促进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BOM管理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目前,“快”是中国制造业产品研发的特点之一。产品的快速研发,一定有其积极有利的一面,它是支撑企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一环。
然而,“快”所带来的另外一面,就是产品的综合成熟度相对稍差,其中重要的体现就是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程度相对较差。这一现象一方面会造成企业成本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的标准化、模块化程度不高,使得产品在设计方面交付周期变长,这对企业产品竞争力尤其不利。
在以上痛点的双重挑战下,企业就需要在生产管理方面做好数字化转型,因此许多企业都着手进行了 BOM 系统的搭建。
展开剩余90%BOM 指 Bill of Material,即物料清单,又被称为产品结构表或产品结构树,是产品结构的技术性描述文件,指产品所需零部件明细表及其结构。
BOM 又因其具备所有材料明细及加工流程和采用标准等信息,在生产中的作用非常大,是物料识别(防呆)、编制计划(分工)、领料出料(仓储)、采购报价、成本计算、物料追踪(追溯)等功能的基础,也是生产企业规范化、数字化、高效化运营的基石。
所以,BOM 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讲,可以说是连接原材料(外购的零部件)到最终产品的灵魂纽带,对于信息化系统这个层面来讲,BOM 也是多种企业级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应用所必需的基础性的主数据(Master Data)之一,并且是复杂度最高的,其对一个制造企业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二、BOM分层原则1、产:是否要单独下发生产任务
有些工厂,如果半成品在生产过程中也不熏入库,则可考虑简化 BOM;如果工厂需对半成品下发生产任务指令,则需考虑对半成品进行分层。
2、供:半成品是否会直接采购
如果工厂半成品生产的同时,本身有可能会直接采购,也应考虑将此半成品进行分层,做一个单独的 BOM 。
3、销:半成品是否会直接销售
如果工厂半成品本身有可能会直接销售,也应考虑将此半成品进行分层,做一个单独的 BOM。
4、存:是否需入库
如生产出的半成品,需要入半成品仓之后,下一道工序/车间生产时,又从半成品仓领出,则 BOM 在此处应考虑分层。如生产出的半成品不需入库,而是直接转到下一道工序/车间,则不建议将此 BOM 单独分层。
5、虚:考虑虚拟件
如果工厂产品工艺比较复杂、产品中共用件使用比较频繁、图纸等原因,可根据需要,采用虚拟件进行处理。
Tips: 虚拟件是指一种并不存在的物品,图纸上与加工过程都不出现,属于“虚构”的物品。其作用只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管理目的,如组合采购、组合存储、组合发料,这样在处理业务时,计算机查询时只需要对虚拟件操作,就可以自动生成实际的业务单据。甚至也可以查询到它的库存量与金额,但存货核算只针对实际的物料。
6、委:是否委外
如果启用车间管理,则对一些如抛光、电镀,喷油、热处理等因为本厂没有相关设备,需委外处理的,做工序外协即可,简化 BOM 分层;如果不启用车间管理,则需在产品委外处,单独分出一层。
三、如何建立一套标准的BOM体系?当下制造业更多的市场需求以多品种为主,所以敏捷制造是企业迫切需要适应市场而做出的改变,而大规模定制则是实现的有效方法。
其中 BOM 体系对提升大规模定制所需的关键能力,可以提供多方位支撑。
因此,各大制造企业都在争先恐后的建立 BOM 体系。
那要想建立合理的 BOM 体系,首先我们要摸清楚方向,在调整现有 BOM 匹配数字化系统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产品和零部件的基础规范出发产品和零部件的编码、名称以及划分标准是 BOM 体系的出发点,企业应该在这些基础规范上达成统一的标准,各个部门之间不可自行定义造成理解歧义进而产生沟通矛盾,而有效的管理体系在统一规范标准后可以对生产产品功能进行数据分解结构化,规范有序开展各方面生产工作。
2、重视BOM架构设计BOM 体系的后续使用很大程度依赖于架构设计,因此企业需要格外重视 BOM 的模块和零部件架构,同时产品生产开发的本身具有系列化的特点,企业可以配置多层次架构体系,细致审视各个环节的工作状态,将各生产环节数据贯通,协同企业各个部门生产需求。
3、覆盖产品生产流程企业生产的流程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需求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 BOM 组织体系需要覆盖各个生产流程,从早期的产品开发,到中期的产品生产制造复杂场景,再到后期产品售后维修以及业务扩展的支持,都需要建立对应的数据结构化体系,方便企业进行各流程管理。
因此企业在配置 BOM 管理体系时只有从产品和零部件的基础规范出发,在组织架构体系上进行多层次贯通设计,协同各部门需求,还有覆盖产品生产制造的各个流程,让企业在物料清单的结构化管理上清晰且高效执行,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四、怎样的BOM体系是先进的?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经常会涉及到 BOM 表、BOM 数据等。
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传统的 BOM 管理不能够实时跟踪企业原材料采购状态及变更情况,确保企业生产运营所需原材料按时到货,使工作效率的提高大打折扣,所以我们更加需要知晓如何选择先进的 BOM 系统,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决策。
那一个先进的 BOM 体系应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解决物料管理不清晰能力对于企业来说,订单一旦下达,就应该立刻即明晰该订单所需物料数量及状态,以便立即做出物料准备动作。
这也是 BOM 体系所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而织信的 BOM 体系能够做到明晰每个订单成交后,立刻知道所有所需物料,同时做到将所有物料划分为空闲、在加工、占用待出库、采购外协、在途等不同状态,分别进行核算,充分解决了物料杂乱,数据混乱的问题。
2、具备有可配置化管理可配置化的管理是企业实施决定的重要前提,这需要 BOM 实现,产品数据在一定产品层级下的配置化管理。
同时 BOM 应当按照产品型谱规划中层级定义产品,以实现整车的可配置化管理,保证生产管理人员也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
3、具备严格变更流程一旦企业业务发生变更,企业就需要有一整套的审批流程体系及对应的系统数据调整能力去应对新的业务。以确保不会影响到现行业务的开展。
所以 BOM 应当具有一套快速化、标准化的变更流程。并且尽量保持原有资料体系的主要编码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修改或制定满足业务发展要求的相应标准和规范,使得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五、案例示范:制造业进行BOM体系管理企业在进行 BOM 体系管理的时候,需要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从企业所需的物料本身以及整个企业业务的流程等方面出发。
为此,推荐制造业使用织信构建系统,并搭建适合自身的 BOM 体系。作为企业级低代码开发平台,织信为诸多制造业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其成功转型。
比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作为一个车用胶管生产厂商,在使用数字化系统前,就面临着以下痛点:
(1)生产进度难把控
销售员要逐个、人工核对生产订单情况;老板要亲自去工厂盯生产进度;进度不透明,导致产品到某个工序被搁置,等客户催单才发现没做完。
(2)仓库管理混乱
产品生产时常缺零配件,成本利润难核算;物料领取无法精细化管理,且涉及环节多,自制、外协、采购的都有,非标产品仓库管理复杂。
(3)生产效率低下
员工按时计薪,生产不主动,考核全靠主观;生产责任落实难,遇问题就推卸责任;质检人员,靠责任心把关检验,无法追责。
这让老板苦不堪言,曾感慨“厂里一刻不能离人,我一不在准出问题”。
后来,老板开始大胆尝试探索全流程闭环深度数字化改造项目,借助织信,将公司原有的系统进行重构,重新梳理了一套含产品设计、零配件部署、生产管理、质检管理、销售、运输售后的全流程闭环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最终带领公司在抗疫期间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成功“逆袭”!
第一,物料管理:自动管理订单,生产进度实时跟进1、物料需求计划:实现订单一旦下达,立即明晰该订单所需物料数量及状态,以便做出相应物料准备动作。
一方面,建立零配件及半成品BOM库,每个订单成交后,立刻知道所有所需物料;
另一方面,建立虚拟仓库概念,将所有物料划分为空闲、在加工、占用待出库、采购外协、在途等不同状态,分别进行核算。
2、物料需求计划明确后,结合产品BOM,将进入生成状态的产品所需物料清单提前做预出库处理,将物料与产品关联,专料专用,防止交叉冒领的发生。
第二,工艺管理:自动指派,工序顺序更清晰1、生产工序自动分配
物料准备充足的产品将进入生产队列,每道工序根据预置好的规则,自动指派给相应的员工,直到完成产品生产任务。
2、工序记录一键生成
工人们在完成相应工序后,只需点击“完成”,系统将自动记录工序动态,自动核算工序计件收益等。
第三,生产管理:建立数据流程中心,生产全流程化管控。在织信,将经营业务中的固定程序,分解成阶段性的任务和角色,并按规则执行和监控任务,从而实现从客户订单、技术设计、零件准备、排单、生产管理、产品检验到交付售后的工厂全流程化管控。
最后,该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织信生产管理系统的帮助下,为其带来了以下效果:
第一,数字大屏指挥决策,业务全流程透明。
整个工作流程的员工,都能在系统上实现数字互通和即时操作,降低了沟通成本,订单延期整体降低40%; 数字大屏,帮助企业高层快速掌握整个企业的经营生产情况,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拓展企业客户。
第二,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生产成本降低35%。
物料领取精细化管理,对需要的零件该采购的采购,该自制的自制,该外协的外协,企业生产流程变得更流畅、清晰,仓库再也不会出现零部件缺失等情况。一经超出安全库存,立马采购,生产周期缩短14%。
第三,人与机器重新分工,总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
人工操作流程转为机器接管,人主要负责从旁“纠正”和全程“监督”,工人人均工资提升21%,相较于去年同期,销售额增长31%、利润额增长34%。
发布于:广东省配资查询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