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过提到石油,就得说“买久了想换,卖久了怕断。”从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欧洲那边竟然开始跟俄罗斯能源说拜拜,俄罗斯就别提多自在地直奔亚洲去了。特别是印度和中国,变成了最大的两个“接盘侠”。
这生意当时搞得风起云涌啊。想想看,打折的石油谁不喜欢?尤其对于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来说,能源需求像海绵吸水一样大。到了2024年,场面真是火爆得不行。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超过200万桶原油,占它总进口量的差不多四成。这意味着啥?就是印度每买十桶油,就有四桶带着“打折”标签的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光这一点,印度一年就能省下差不多170亿美元,是真的实打实的银子,能用来干不少事呢。
中国这边也不遑多让,到了2024年,全年从俄罗斯进口了1.08亿吨原油,占我们总进口的五分之一。这两家齐心协力,真是给俄罗斯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克里姆林宫在面对西方制裁时还能昂首挺胸,因为石油换来的美元(或者说石油人民币、卢布)一直源源不断地流入,维持着他们庞大的财政开支和军事装备。
毕竟,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尤其是在这场关于地缘政治的赌博桌上。
转折发生在2025年1月,这段时间里,美国财政部出手了一套“组合拳”,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一次性打击了183艘俄罗斯的“影子舰队”油轮,力度可真是不小。
让我给你说说这“影子舰队”究竟啥玩意儿。这可不是普通的油轮,俄罗斯为了避开西方的制裁,弄了帮“黑车”团队出来。这些油轮船籍不明,保险也不靠谱,专干点“灰色交易”。以前美国搞价格上限,效果嘛,差不多是治标不治本,俄罗斯总能找到应对的办法。但这次不同,美国直接出手砸船,把能源公司、运输和贸易的整个链条都给打乱了,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手段那叫一个狠。
这招一用,效果立马显现出来。全球的布伦特原油价格还是在每桶80美元左右,但俄罗斯的乌拉尔原油折扣一下就变大到10美元。看得出来,风声已经渐浓,山雨欲来,这局势可不太平。
真正的狂风暴雨已然袭向了印度。
美国特朗普政府显然对印度采用的“两头吃”的策略挺不满的。8月份,一轮针对价值200亿美元商品的25%额外关税狠狠地砸向了印度,纺织业、制药业这些印度的关键出口行业全都没能幸免。美国的看法很明白:你买俄罗斯的油,实际上是在间接帮俄罗斯补充战争经费,那我就只能在别的地方给你点“颜色”看看。
这回新德里真是坐不住啦。
你知道,国际关系里,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之前享受着低价油的快乐,忽然就被美国关税带来的痛苦给盖过去了。从3月份开始,局势悄悄变了模样。印度第二大国有炼油企业巴拉特石油公司,率先出来公开宣布:这个月俄罗斯的订单,我们不签了。
接着就像一条多米诺骨牌倒下似的,其他印度的企业也开始纷纷响应。信实工业这家私营巨头,本来还打算坚持到底呢,但到了8月,那家全球最大的贾姆讷格尔炼厂,俄罗斯原油的比例也从最高的50%一下子跌到35%。剩下的缺口,从哪儿找补呢?答案就是美国的得克萨斯和非洲的尼日利亚。
画面立马就生动起来了:孟买港外,那些载着俄罗斯原油的油轮就像迷失在空中的苍蝇,飘了好几个星期,就是靠不进去。原因嘛,没人敢接手啊。保险公司一看,是“影子舰队”的船,保费一下子上涨了30%,而船运公司嘛,也因为这风险,运费也跟着涨了15%。算来算去,这些额外的支出全部把原本的折扣都吃得一干二净,甚至还得倒贴钱。
你看,印度的转变可不是一时兴起的,而是早有打算。早在1月美国新规实施的时候,印度的石油部门就成立了个跨部门的小组,专门研究从别的地方购油的可行性。这几个月过去了,从非洲进口的油占比从10%提升到18%,而从美国买油的数量更是涨了25%。
我个人觉得,印度真是巧妙地玩了一把。它把能源采购这个东西,不仅仅是看眼前的“花费”,还升华成了拿来撬动地区局势的“战略工具”。在和美国谈贸易的桌上,石油订单已经变成了最重要的“牌”,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九月初就传出消息说美印双方已经达成了个初步的谅解,美国也暂时放缓了惩罚性关税的步伐。
更有意思的事情还在后头呢。据最新消息,印度直接跟美国摊牌了:想让我彻底不买俄罗斯的油?没问题,你先把对伊朗和委内瑞拉的石油禁运给解啦。这话说得挺有水平的,既摆出了姿态,又把球踢回到美国那边,还顺带着想帮两个被美国制裁的产油国,争取更多元的油源供应。
到了今年九月份,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比例已经从接近四成的高峰滑落到16.8%,每日进口量也降到120万桶左右。这变化可是挺明显的,差距挺大。虽然因此国内油价略微涨了一点,但印度通过提升炼油技术,把高附加值的成品油出口到欧洲,算下来,损失也就在3%以内。这个操作,可以说是“短期难受,长远受益”,大大增强了自己在能源方面的韧性。
那咱们中国这边情况又怎么样呢?
咱们中国的作为,比起印度来,显得更加稳重踏实,做事也更有策略,聪明得很。
面对美国那边的压力,甚至在9月12日还叫嚣着要联合G7对中印征收50%到100%的惩罚性关税,我们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呢?外交部先是严肃谴责单边主义,但在实实在在的行动方面,咱们的“三桶油”——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从2月份起就开始偷偷减少海运订单,大约削减了15%左右。
面对美国的压力,甚至在9月12日还喊着要联合G7对中印征收50%到100%的惩罚性关税,我们的应对措施啥呢?外交部先是谴责单边主义,但在具体行动上,咱们的“三桶油”——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从2月份起就开始偷偷压缩海运订单,大概减了15%左右。
跟印度那种几乎全靠海上运输的“命根子”不一样,我们有个天生的优势——陆上管道。中俄东线管道这条能源生命线,不管海上的制裁多严,都安稳无损,就这么安然存在。今年7月,管道还新增了一个支线,直接通到华东地区的炼厂,输送量又提升了15%。
这一增一减之间,学问不少呢。我们把管道输送的比例,从原来的25%提升到了35%。这不仅躲开了美国用“影子舰队”打击的风险,还减少了对美元结算的依赖,实实在在地把物流成本给压低了。
你瞅瞧中国这套策略:没像印度那样大张旗鼓地“跳船”,反倒还是俄罗斯的头号石油买家,占了它出口总量的四成,光8月份的交易额就飙到57亿欧元了。这一招,不仅保持了中俄之间战略合作的温度,也给俄罗斯提供了最实在的支持。同时,我们通过内部结构调整,把能源安全的风险给压到最低点了。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用期货合约锁定更多样的供应来源,确保国内油价的稳定。
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一样,表面看着平静淡然,实际上内力早已经在暗中运转,巧妙地化解了对方那凌厉的攻势。
好了,咱们把视线拉回到莫斯科这边。印度这个重要客户走了一半,而中国又在搞“乾坤大挪移”一样的操作,俄罗斯的钱包现在是啥滋味呢?
简直就一个字——紧。这氛围,你懂的,真是紧得可以掐出水来。
咱们来瞅瞅几个细节。美国制裁的那143艘油轮,占了俄罗斯“影子舰队”的四成左右,这些船在2024年运输了俄罗斯大约五分之一的出口货。不管是趴窝还是硬扛着巨大的风险和高昂的成本在海上漂泊,这些船都挺难的。为了躲避制裁,船东们可没少出手:频频改名、换旗,导致运营成本直接猛涨20%。
更要紧的是,买家变少了,话语权就全在买家那边了。乌拉尔原油的折扣越甩越大,从之前的三四美元,涨到了现在的十美元。每卖出一桶油,挣的钱也就实实在在缩水了。
对于一个财政收入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钱包一收紧,最明显的反应就是军费预算受到影响。为了弥补这个缺口,俄罗斯的非能源出口至少得提高15%以上,可短时间内几乎难以达成这个目标。
目前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场关于石油的全球大战。美国拿金融手段和关税当武器,想把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堵死。印度在压力面前,演了一出很精彩的“战略大转向”,从被动的依赖折扣变成了主动进行多元化布局。
中国凭着坚实的战略定力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在这场风暴中稳稳地站在了重要位置,不仅确保了自身的能源供应,还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的过程中,发挥了那个不可缺少的“稳定器”作用。正因为我们没有完全中断进口,才避免了油价一飞冲天到每桶200美元那样的极端局面,那样的情况对整个世界经济来说,真是灾难般的打击。
这出大戏到2025年秋天,估计还没完呢。俄罗斯的钱袋还能撑多久?印度会不会在新的能源格局中找着更多的优势位置?中国又怎么继续在战略利益和能源安全之间把握平衡?
这一切还都在不断变化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能源,这个曾经被当作普通商品的黑色金子,现在已经逐渐深深融入到地缘政治的核心里。它的每一次价格起伏,每一条航线的调整,都在悄悄地左右着我们这个世界的未来走向。
配资查询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